close

未命名_meitu_1.jpg

自從Power出生後,我把我的需求降到最低。全心體驗成為一位母親的美好。

在學習吸引力法則的這一路上,聽很多老師都說想要心想事成就要多跟小孩學習。

生了小孩之後,我終於有每天24小時的時間可以觀察孩子是如何辦到的。說也特別,我真的察覺到很多很多很很酷的結果。

不過,如果你想要感受孩子的這股魅力,首先要先能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一個內在導師,會指引他往對的方向。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談論一種教養方式,就是RIE的教養原則。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RIE?(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s的簡寫,嬰兒教養者資源)

「教養者educarer」這個英文名詞,結合教育的字首edu和care,「 代表以關愛的態度來教養孩子的人」。

用「愛育員carer」而不是「 給予關愛的保育人員caregiver」或「 照顧人員caretaker」, 因為carer愛育員不給予也不主宰。

所以, 為了能清楚辨明,當在說「給予關愛」這件事的時候,指的是一種給予關愛的行動或任務,並不是單純指「關愛」這個字詞而已。

愛育員是將愛放在行動中。

RIE將教育educating和關愛caring的英文混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字educaring(教養關愛者)。

因為工作主要是教育與關愛,尊重與信任嬰兒,容許嬰兒獨立學習,而不是由大人主動刺激或教導。

例如, 你關愛你的寶寶,同時寶寶也體驗你的愛。在每天的例行事項中給予寶寶關愛,從最基本的事項開始建立尊重,像是餵奶和換尿布,都可以是有教育意義和關愛的互動。

你可能很好奇我為什麼這麼說,會面的文章會再詳細的說明。

RIE在1978年成立,是一個專為兒童與照護者所設的非營利組織。1980年在洛杉磯設立RIE中心。

RIE的課程目標是要尊重每個人應有的需求,致力於通過教學、支持和指導改善嬰兒看護和教育者的質量,以此方式來協助養育兒童。

 

 

RIE哲學有兩個基本要件尊重與觀察

尊重

尊重你的寶寶,讓寶寶尊重你。(有兩個不同的角度)

尊重的字義:尊崇敬重

尊:字形以手捧盛酒的容器,所以本意是酒器,後引申為尊卑的尊。1.對長輩或他人父親的敬稱。2.敬重。3.崇高的。

重:本義為土厚。人站在土上,能感覺土的厚實。1.人或物體的重量。2.特別注意,崇尚。3.數量大或程度深的。4.濃厚。5.端莊,不輕率。6.尊貴的,重要的。

崇:山大而高。1.尊重,重視。2.高

敬:審慎謹肅。1.恭謹。2.專心謹慎。3.尊重,推崇。4.送上物品,以表達敬意。

媽ㄚ,查完這些字義,你能夠明白要多麼尊重我們的新生兒了嗎?其實基本上,他們就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如何對待成人或他人,就應該要一樣的態度來對待嬰兒及兒童。

尊重是RIE哲學的基礎。我們不僅尊重嬰兒,我們還要在每一次與嬰兒的互動中體現尊重。尊重一個孩子意味著,即使是最小的嬰兒,我們也要把他當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來對待,而不是一個物體。

 為什麼RIE的基礎是建立在尊重上呢?

尊重能培養出一個有安全感,自主性強,並能自在地做自己的快樂小孩。

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操作上真的頗有難度。我們平常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顧及他們的感受,不會做出在社交上顯得突兀的事。但是我們對待小孩子,尤其是嬰兒和幼兒的時候呢?

很多時候是把他們當做玩具或動物吧.... 比如說,你第一次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伸手過去捏他的臉嗎?到底是為什麼不會對大人做的事我們輕易的就覺得對嬰兒做是可以的呢?

要到多大的時候我們才打算把他們當做是一個「人」呢?不會說話並不代表沒有感覺喲⋯⋯

像我老爸就非常喜歡而且習慣逗弄人,又更是「逗弄小孩」,明明power很開心得自己在玩,他就會忍不住地想要丟他一張衛生紙球;或是他經過時,採他的腳;逗他說要給他吃零食,然後又不給.......不勝枚舉。

華人的文化好像總是讓長輩的權力無限上剛,覺得因為小孩不懂事對他做什麼都可以,又認為大人的逗弄是表現關愛的行為。唉,暈倒+翻白眼。

總之呢,我爸算是老一輩激進的代表,認為孩子跟狗的智商一樣,常常互相比對,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論點,甚麼人性本惡說,不打不成才,親餵奶會養出媽寶........,很難溝通啦!太多論點不同。

了解了RIE之後,更沒有辦法忍受別人故意不尊重孩子,看到總覺得很難過,覺得這個社會怎麼了...........

我覺得當了父母後最大的成長就是,要學會尊重不會為自己發聲又如此微小的生命,還要面對環境中多數歧視孩子的狀況,去做良好的溝通,真的要把自己的程度不斷拉高才辦的到。

通常尊重。恭敬。這些字詞不會與嬰幼兒聯想在一起,但是如果大家都認同這些概念在往後的生命中,是與人相處很重要的原則,那為何不盡快與孩子產生一種尊重的關係呢?

我在這樣與孩子的運作上,受惠很多。我認為,我的孩子不會有不要不要期,我們拭目以待。

 

兒童的個性大部分形成於生命最初的三年, 在這三年中, 孩子塑造了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及早用尊重的方式對待寶寶。 另外我們看待寶寶的方式,會塑造寶寶的個性與行為。 假如我們相信寶寶是無助、倚賴、向人索求的小可愛,那麼寶寶的行為將會驗證我們的想法,變得無助、倚賴,總是在索求。相對的, 倘若我們把寶寶看成有能力、 聰明、會反應的人,認為他們已經準備好參與生活、發起活動,接收並回應,那麼將會發現與他們溝通一點也不難。沒錯,嬰兒仍然需要我們的協助,但是他們值得受到與成人相同的尊重。

對家長和孩子來說,尊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是接受、欣賞,愛孩 子原本的模樣,而不是期望他去做他做不到的事。尊重的意義是容許孩子有時間、有空間,提供他愛與支持,讓他做自己,他才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發現自己的世界。所以尊重是要去了解孩子的觀點。RIE的尊重法則是鼓勵孩子展現原有面貌, 也就是孩子真實的樣子, 意思是說, 鼓勵孩子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和感情。 尊重是在告訴孩子「 忠於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 這是持續一生的考驗, 因為真實社會並不允許每個人完全誠實, 所以大家偶爾要戴上面具, 裝模作樣一番。 寫到這裡,實在是太想哭了,我自己也很期待能忠於自己,但是從小到大,家庭與社會給了我們太多的包袱,太多他人的眼光,太在意父母的感受……,所以時常已經迷失自我。為了合群,避免異樣眼光,付出的代價也太高了吧!我期待我的運作方式,能讓孩子真的做自己。

 

尊重的另外一個角度,讓寶寶尊重我。

這個對我來說特別難,因為自從知道人初千日的重要性之後,我早就決定為了孩子,在這人初千日的2年中,隱藏自我的需求。(未來我會再做人千日的說明)

這個提醒對我很重要,因為我領悟到,這是之後協助孩子建立規則很重要的起點,我尊重他,所以他也必須尊重我,了解我的需求,配合我,不是予取予求。

尊重意旨為孩子設定界限, 而身為父母的我們, 則必須要去執行這個些界限。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 我們對他的行為有所期望, 他就能與我們合作, 朝我們想要的期望前進,展現他對我們的尊重。

尊重的意思是說, 你會照顧自己的需求, 也會照顧孩子的需求。 同時你也在滋養自己,榮耀自己。

在我們共學的社團中, 我們在書的最後做了一個很好笑的結論, 就是父母也要有自己的一片天。

20180819_034333_meitu_3.jpg

我們必須先重視自己內在的需求,把我們自己的能量照顧好,才能給孩子最好的。 所以如果我累了,我會告訴 power媽媽累了需要休息。 如果我很傷心,我會表露我的情緒,讓他知道我在傷心什麼事情。 如果他打到我,讓我覺得很痛,我也會讓他明白。 概念就是我們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而我們也要讓孩子明白我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希望孩子真實的呈現他自己 而我們也亦然。 直說無妨, 誠實面對孩子, 不必心存愧疚。 孩子會學到生活的實際狀況, 知道父母有时不能陪伴身邊。

有一個交通號誌的紅黃綠燈方法, 來說明有關限制的討論, 我覺得很酷, 以下分享給大家。

紅燈表示孩子有危險, 例如孩子為了追求跑到馬路上, 這時要立刻阻止他。

黃燈則有談判空間, 例如, 你剛拿起雜誌, 孩子就想要出門散步, 這時你可以決定是否要放下雜誌答應孩子的要求, 這是一個孰重孰輕的拿捏。 或許你會折衷請孩子等你讀完雜誌再出去, 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見得會立刻答應要求, 這是生命中重要的一課。 你要以正面的方式來回應, 不要說:「 我現在不能念書給你聽。」 我要說:「 好, 等我看完雜誌就唸書給你聽。」有時你可能會立刻答應孩子的要求, 有時你可能以自己的需求為先, 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需求, 請用清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以免覺得自己犧牲太大而生氣。

綠燈表示當孩子提出出門散步或玩沙子的時候, 你也同意或已準備好要去做。 請安排一些時間來做這種綠燈的事, 專心和孩子在一起。 綠燈時間讓孩子能夠得到父母的全心關注, 變得自信又快樂。

有時你為了自己的需求也可以選擇不滿足孩子, 畢竟你要先滿足自己, 才能滿足孩子。沒有人是完美的, 無論父母多愛護子女, 多麼有耐心, 錯誤在所難免。 教養需要時間學習。 孩子生活在愛中, 受到溫柔對待, 得到接受, 就能夠學會彈性。 尊重自己, 接受自己的錯誤, 原諒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我們將更能原諒孩子的錯誤,以後孩子將能學會對自己寬容。 孩子長大以後會了解、感恩我們接受他原來的面目。如果你在任何該為自己想的時刻感到內疚,就表示你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我們需要個人的界限, 孩子需要我們這樣以身作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親子關係必須誠懇、真實、尊重,才能從幼兒期到青春期,一直保持簡單明瞭的界線。 育兒的事實是:嬰幼兒永遠不會授權我們讓我們照顧自己的需求。 你永遠不會聽到孩子這麼說:「 去吧,媽媽,休息一下,這是妳應得的!」哈哈哈。 事實就是, 界線必須由我們來設定, 孩子的責任就是反對、抗議,要求再要求,持續測試我們的底線,直到找到自己固定的位置。

20180824_190840.jpg

觀察

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講尊重,畢竟那是最重要的基礎,終於要進入下一個重點了。觀察包含了很多的HOW,等等會逐一說明,但是先來討論關於觀察最重要的要點。

有一段時間,大家大量在討論關於活在當下,現在稍微又沒啥人在討論這事了。我的察覺是,RIE創辦人要我們做的觀察,是要用活在當下的精神和專注,去感受我們的孩子,去「察覺孩子的觀點」。

我認為這種觀察真的要很認真才能做到,並不容易。在我運作的共學團體中,即便大家很有覺知,但是也很難在50分鐘,很認真地只觀察孩子,而不說話。一不小心就聊天起來了,抑或是想要講故事給孩子聽,誇張地想跟孩子一起玩,逗孩子開心........。在台灣,大家都很習慣帶孩子去上才藝課,把孩子的時間塞滿,深怕他少學習了或發展了什麼,又或是害怕沒把孩子體力耗盡,會把自己累死。能觀察的要件是,我們需要給予嬰幼兒必要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發揮、表現自我,使孩子能自己向我們展現他們的需求。藉由這樣的觀察,我們將會越來越了解孩子。可以發現,單向由老師或是家長灌輸資訊給孩子,與讓孩子自己發起活動,自己察覺,自己引起興趣的很大不同處嗎?我認為這樣觀察的團體,是非常值得且難能可貴的。有研究顯示「兒童主導」的遊戲(非指導性遊戲)對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有許多正面影響。

「察覺當下」,注意及感受當下情緒、反應、周遭環境,而不是匆忙完成事務而不自覺。很多時候,家長照顧嬰兒會變成「自動駕駛模式」, 時間到了該換尿布、該餵奶、該洗澡、該睡覺,在做這些事情時熟練得就像反射動作,而忽略了去覺察寶寶的需要和情緒。 唯有練習「覺察當下」,家長才能好好觀察、注意寶寶,進而回應嬰幼兒的需求。「覺察當下」也是自我照顧的第一步, 家長能夠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 注意到身体的疲累, 才能夠開始照顧與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家長能夠好好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身心狀況, 孩子才能在一个身心健康的環境下長大。

RIE的教養法要求我們兼用直覺與心智,仔細觀察與傾聽,再做出反應。仔細的觀察足以證明我們的孩子擁有思想、慾望和需求, 是有能力的獨立個體。 只要發現這個真相, 我們變不會走回頭路。

20180825_112803_meitu_1.jpg

那我們要如何觀察自己的寶寶呢?

觀察是一種安靜專注的狀態, 要是心裡有念頭在動, 就無法好好觀察。 念頭越少, 觀察越多。 讓自己靜下來, 進入平靜的狀態, 讓念頭平息, 只專注於當下。 打開所有感官, 放下你的主觀想法。 觀察是要開放、超脫, 讓你能夠看清事態。 成為一個良好觀察者的先決條件, 就是必須很想要好好觀察。 觀察寶寶的時候, 身心要放鬆, 專注於所見所聞。

他的身體語言傳達了什麼? 看看他對什麼會產生反應? 看看他對什麼會有興趣? 看看他有什麼困擾? 隨著孩子的成長, 他發出的訊號也隨之越來越明顯, 因此觀察和解讀都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仔細觀察家中新生兒的時候, 會發現屬於他的特殊氣質。 你會看見自己孩子真實的一面, 而不是在自己心中塑造「孩子應有的模樣」。 漸漸的, 你會認識孩子的好惡、 情緒、 能力。 這些認識能夠幫助我們好好照顧孩子、和孩子溝通,增進親子關係。

靜靜地觀察兩歲小孩隨心所欲的玩,仔細觀察她的一舉一動,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她是怎麼學習,和其他孩子互動間是呈現怎樣的自我,遇到困境的時候自己怎麼解決;這些觀察得結果都會讓你感覺超奇妙的。常聽到有人說不知道怎麼跟小寶寶玩,其實,小寶寶很忙,有很多東西要學,他們自己玩就是在學習,而大人在旁邊仔細的觀察他們常常就能發現他們這種驚人的學習能量,他們只要能感到大人的陪伴就夠了。而且說實在的,小孩到能順暢地用言語表達自我前,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們都沒有辦法用語言溝通來好好了解他們,因為問了問題他們也不會回答。但是在這段時間內,小孩的行為就代表了他們的意志,而且根本就毫無掩飾。所以想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閉上嘴,張大眼睛好好的觀察。你會發現,他聽到窗外傳來狗叫聲時她臉上的好奇;專心盯著故事書上的圖畫時嘴角滴下的口水;第一次摸小貓咪興奮又緊張的表情。這些細微的表現,常常在大人隨口說句無關緊要的話後就消失了,因為小孩的注意力從自己的感覺移駕到大人的反應上。所以,觀察的時候要安靜,孩子想跟你分享的時候,用眼神告訴他你看到了,這樣就夠了。當然也不是說一天之中完全都不跟孩子講話,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當然會一直跟他說話,告訴他東西的名稱,現在在做什麼等。但當她在探索環境或是沈迷在自己的世界的時候,觀察就是最好的方式。當然,習慣觀察自己的孩子後,家長也能輕鬆的分辨時機,因為絕對是超級了解孩子。

 

把兩大重點都說完了,接下來整理一些原則,但是如果相要更深入了解,可以參考這兩本書,(一)相信孩子的能力,從獨玩到自信成長 及 (二)尊重與觀察,也提供Janet Lansbury的專欄與信箱給大家,真的有問題想要詢問,也是可以寫英文信件給她的。https://www.janetlansbury.com/

getImage (1).jpggetImage.jpg

1.誠摯地溝通。用一般的聲音說話,使用正確的詞彙,完整的句子。告訴寶寶正在發生的事。給予關注,傾聽。發展溝通的關係。

2.鼓勵孩子建立溝通技巧。提出問題,並且耐心等待孩子回應,無論孩子如何回應,承認並肯定孩子。別總是替寶寶決定。

3.邀請孩子主動參與育兒活動,例如換尿布、洗澡、吃飯、進行睡前慣例等,而且在活動期間給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你的參與以及全心關注可培養親子關係,且提供孩子所需的安全感,使孩子可以安心的全神投入自主獨玩。

4.鼓勵孩子的自主獨玩,不干擾他們。其實是最年幼的嬰兒, 也需要自主獨玩的機會, 父母只需要在旁邊細心觀察, 除非必要否則不介入, 你只需要相信孩子的遊戲選擇, 這就是完美的親子關係。

5.容許孩子跟隨自己的發育時間表, 自然而然的發展運動與認知技能。 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 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信任。

6.重視孩子的內在動機與內在導向( 意思是說讓孩子跟著自己的需求, 你自己的腳步發展、 行動), 認同孩子的努力, 但避免過度讚美。 相信孩子比我們更了解自己, 因此我們讓孩子自主帶領遊戲、 選擇多種活動, 我非將我們的興趣投射在孩子身上。

7.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心胸開放的接受並認同這些情緒。 允許孩子哭泣,生氣……。接受孩子的感覺,不批判,不急躁。

20180824_193646_meitu_2.jpg

8.孩子需要有信心和同理心的領導人, 以及明確的界限與規範, 但不要給孩子羞辱、 困惑、 處罰與反省時間。

9.讓孩子解決問題。 在我們的支持下, 藉由適齡的衝突得到經驗與學習。

10.了解父母身為典範的力量。 孩子透過我們的隻字片語來學習, 也透過我們對於愛、人際關係、同理心、寬容、感恩、耐心、忍耐、仁慈、尊重、誠實的行動來學習。 更重要的事, 孩子也在了解自己, 自己的能力、價值,以及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在這世界的地位。

11.支持、接受與認同。

1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注意廣度。關鍵是縮減娛樂和刺激到最低限度,協助孩子找到自己內在的頻率。2歲以前不給聲光玩具,3C及電視、影片。

13.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簡單而開放式的玩具和物品。完全不能說"不行"的空間。

14.不鼓勵分心或轉移注意力。

15.為孩子實況轉播。

16.「不想要達成什麼」的親子共處時光

17.少做一點,放慢腳步,執行「等一下」則學。不要直接跳到結論,在多觀察一下。

 

總之,我兒子power在運行1年9個月的RIE教養原則後,他機靈,很能溝通,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他很有安全感,很能信任他人,現在即使我不在,轉換其他人照顧,也能配合,並且清楚表達需求。他情緒也很穩定,不會亂哭,一定是有需求沒被理解才會哭泣不停止,只要協助溝通出需求,他馬上就會停止哭泣了。他也很會獨玩,並能自得其樂。大概1歲左右,就能自己看書超過30分鐘。我是蠻滿意這樣的成果啦!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給大家看一段power的日常!! https://photos.app.goo.gl/UVAPMoMQxibRsQP3A

接下來會辦父母共讀共學工作坊,有興趣可以在加我Line@囉!!

1194396.jpg

後記,每次都精準的回應。

arrow
arrow

    shannon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