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母親,要能够保持情緒的穩定,有來自各方的挑戰。
這一系列的挑戰包括,從懷孕開始到產後身體及生活的完全轉變;對於小寶寶各方面的不了解與擔憂;有沒有吃飽吃營養;怎樣不生病;身高體重是否有符合標準;為什麼一直哭是發生什麼事情;如何解讀寶貝的情緒?旁人的各種建議;自己對他人帶孩子成果的比較;被家人約束教養的方式或不諒解;親人之間的理念不同,強迫需要溝通能力的增長;自己對自己的高要求與批判;神隊友與豬隊友的不斷評論;個人成就感來源的調整…………。太多太多了,如何消化這些情緒呢?
有一篇報導如下:
英國研究指出,孩子跟爸爸相處時間越長,智商越高!
http://cmy.tw/006NJ9
標題看起來以為是在講爸爸,其實減輕母親的壓力,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母親的情緒調節關乎於孩子的整體學習與智力。
在上周討論完疫苗的議題後,好幾位朋友跟我反映他們的想法,希望能夠執行新學來的做法,但是對於家人或他人持不一樣意見時,壓力感上升。
希望能協助我這幾位親愛的好朋友,了解情緒的來源,明白何謂情緒引導系統? 如何透過了解,來幫助自己及孩子知道怎麼接納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先有幾個認知,什麼是情緒? 情緒代表的意義為何?情緒有哪些?知道情緒有等級表嗎?
以下有一本書要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在討論的是關於作者利用科學的方法(肌肉測試),測量出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等級
舉例來說
根據這兩個圖表,可以把人類的意識映射到1—1000 的頻率標度值範圍,一共劃分為17個等級。
人類意識等級分佈圖如下:
1 開悟正覺: 700—1000
2 寧靜極樂: 600
3 平和喜悅: 540
4 仁愛崇敬: 500
5 理性諒解: 400
6 寬容接納: 350
7 主動樂觀: 310
8 信任淡定: 250
9 勇氣肯定: 200
10 驕傲刻薄: 175
11 憤怒仇恨: 150
12 慾望渴求: 125
13 恐懼焦慮: 100
14 憂傷無助: 75
15 冷漠絕望: 50
16 內疚報復: 30
17 羞恥蔑視: 20及以下
意識層次的等級在200時,是一個人所處正負能量狀態的分界點。簡而言之就是,意識等級高於200的人是正能量的人,意識能級低於200的人是負能量的人。
任何導致人意識的振動頻率低於200(20000赫茲)的意識狀態均會削弱身體,而從200到1000的頻率遞增則會使身體力量逐步增強。
所以想要身體健康,察覺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學會轉念,平衡情緒的原因,負面能量不但對他人沒幫助,對自己更是一種傷害。
人的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自私、罪惡的邪念時,你就在削弱自己的能量層級。漸高依次是報復的惡念,冷漠或絕望,憂傷或痛悔,害怕與焦慮,私慾的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與刻薄,這些全都對你的生命有害。
但勇氣的狀態在200,是中性的。往上是信任,信任帶來淡定,開始有益於你的生命。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主動樂觀,溫和寬容,理智和理。達到500的仁愛、和藹和尊敬能級的人就是極其稀少的了。再往上是更加罕見的平和安詳、喜悅在540以及寧靜極樂的600 。最後是正覺或開悟(啟示)在700-1000 。 1到600這個意識能級範圍,代表了人類中絕大部分人的心理體驗和能量場的強度。當某人的意識能級由於內在情緒或外在條件而降到200以下,他就開始喪失生命能量,變得更加脆弱,更加不健康,生命缺乏活力和動力,更加為環境所左右。
他的研究,這個世界上85%的人都是在等級200以下的人。達到500的人已經擁有了非常強大的能量場,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世界上只有千分之四的人達到這個能級。超過600的人在地球上已經是鳳毛麟角,只有千萬分之一。 霍金斯(作著)親眼遇到過的最高最快的頻率是700 ,出現在當年他研究特蕾莎修女( 1910年至一九九七年,獲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當特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莫名的幸福感,她的出現即刻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1000被稱為是神的意誌或精神,這是絕對力量的頻率。傳說耶穌在村子裡的出現,使圍上來的人們心裡除了耶穌之外什麼都沒有了,每一個人的心境都變得無比清澈和純淨。
一個人有時候的情緒等級高,有的時候低。人的等級水平是所有這些時候的平均數。人的等級的起伏跟一個人的心境直接相關。決定一個人意識能量層級的關鍵因素是這個人的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好消息是,一個高情緒等級的人,可以消除負面情緒等級。所以你有沒有這種經驗,當你心情不好時,來到很正面情緒的人身旁時,好像突然問題和煩惱都不見了。所以我們也可以好好修練,期許我們能成為能消除他人負面情緒的那個人。下面的這個圖表,蠻有意思的,參考一下。
這本書並不容易懂,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可以參考下連結
http://sunshiningmind.blogspot.com/2012/09/sunny-map-of-consciousness-power-vs.html
http://www.satdharma.com/%E6%83%85%E7%B7%92%E8%83%BD%E9%87%8F%E8%A1%A8%EF%BC%8C%E7%9C%8B%E5%87%BA%E4%BD%A0%E6%AD%A4%E5%88%BB%E7%9A%84%E7%9C%9F%E9%81%93%E8%A1%8C/
我只是要藉著這本書這個研究讓大家明白,情緒是有等級的,要善用並了解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往更健康的人生邁進。也可以利用情緒等級表來提醒自己,不要落到了200以下才好。
了解了情緒等級之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討論,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情緒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我有些朋友,很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緒起伏很大,她怕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其他人,又關不掉自己的情緒,於是想去看精神科,覺得自己是否有病,想透過他人或藥物來解決情緒。千萬別啊!!!任何精神科藥物,包括鎮定劑,安眠藥,都會永久造成神經的破壞,完全不可逆,所以請大家愛惜身體,什麼精神科藥物,都是藥廠耍的龐大利益的詭計。這邊先不繼續討論藥物帶來的傷害,要討論的是,情緒的作用是用來做什麼的?
這本書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
它也是在我人生很受傷的一個階段協助我改變的一本書
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好好的把這一本拿來讀一讀
書中提到「情緒引導系統」, 這是一個協助我們了解情緒到底是什麼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我的內在存在透過情緒來溝通
什麼意思?
我們並不僅限於眼睛所能看到的這個有形身體, 事實上我們是非常奇妙的有形創造者, 同時我們也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維度中。 無形的我, 也就是我的內在存在, 跟有形的我同時並存。
舉例: 我們常常在提身心靈,是指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組成要素分成,身體,心靈與靈魂。
身體就是這個需要營養,睡眠,休息的皮囊,會死掉的。
心靈就是從過去一路以來錄影設備所儲存的位置,紀錄了任何我們的經驗,也用來計算與保護我們的未來。
靈魂呢?才是真正的我們,最高的精神層次,擁有過不同的身體,參與不同輩子好多次。
你的內在存在**
在這有形的環境中,你就是自己雙眼見證的有形存在,但你不限於肉眼所見的形象。你其實是無形本源能量的延伸。換句話說,真正的你是無形的,更廣大、更年長、更睿智,但你的焦點現在放在你稱之為你的有形存在上。我們把無形的你稱為內在存在。有形的存在常認為他們非死即活,按這樣的方法來推論,他們有時候也會明白,在誕生進入有形的身體前,他們便已存在無形的領域中,然後,當肉身死亡,他們又會回到無形的世界。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才知道無形的自我其實當下也存在,且充滿力量,專注於無形的世界,而這無形的觀點會影響有形的視野和此刻有形的身體。了解無形和有形的視野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才能真正明白你本來的面目,去發掘你進入這有形身體時懷抱的意念。有些人把無形的存在稱為「大我」或「靈魂」。什麼樣的說法都沒有關係,能承認你有內在存在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唯有當你認清自己和內在存在的關係,才能找到真正的引導。
當然這個理論有人並不相信的, 這並無妨, 我們要討論的是關於情緒, 情緒是有形的指標, 指出我和內在存在的關係。 也就是說當我把注意力放在某個對像上, 對他產生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而我的內在存在也會把注意力放在同一個地方。 而我感受到的情緒, 就指出內外意見是相符合還是相衝突。
舉例來說, 某件事發生了, 你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好, 或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也有可能覺得自己很丟臉。 但是內在存在的看法是你做得很好, 你很聰明, 向來都值得敬佩。 這兩種意見當然不相符合, 而你就會因為這樣的差異而感受到負面情緒。 反過來說, 如果你以自己為榮, 對自己和他人都充滿了愛, 你的想法就更貼近那再存在的感覺, 如此一來, 你就會感受到正面情緒, 例如自豪、愛或讚賞。
你的內在存在也叫做本源能量, 他一定會看著對你最有利的地方, 而當你的看法符合內在存在的看法, 就會產生正面的吸引力。 換句話說, 你越覺得開心, 你所發出的吸引力就越好, 一切也會變得更美好。 你的看法和內在存在的看法之間的震動平衡, 能夠帶給你永不止息的偉大引導。因此, 如果你能了解情緒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正在創造想要的東西, 還是正在吸引不想要的東西, 對你將非常有幫助。
當我們學習了強大的吸引力法則後, 明白思維會吸引來振幅相同的東西後, 有時就會變得太過小心翼翼,想要監控自己的思維,怕吸引到負面的東西。 但是要監控自己的思維很難, 因為能想到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與其想辦法控制思維, 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的感覺上。 如果我們的思維不符合我們的內在存在, 我們就會感到不協調不快樂, 這時只要把思維重新引導到讓你感覺更快樂的事物上就行了。
所以情緒引導系統是不是太棒了呢! 只要將思維專注於我想要的東西, 我就會感受到正面的情緒。 當思維走向不想要的東西, 就會感受到負面情緒。 所以只要注意我的感受, 不論何時, 那強大且充滿磁力的存在都會把我關注的事物吸引過來, 我也能找到吸引力的方向。
再舉一個例子, 當我想到一個主意, 而且覺得充滿希望, 表示我的內在存在和那個想法享有一致的振動頻率, 正面的情緒表示當下思維的振動頻率符合內在存在。 那就是所謂的靈感, 在這個時刻, 我的振動頻率完全符合內在存在更廣闊的視野, 由於振動頻率相符合, 我就能從內在存在接收到清晰的溝通, 也就是情緒的引導。
舉例了這麼多,知道情緒有多好用了吧!!透過情緒能察覺我真正要的是什麼!!千萬別再想要讓情緒消失啊!!它是一個找到本我真正想要什麼的一個重要工具呢!!!
寫這篇真的很不容易, 要思考怎麼樣能夠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內容, 花了很多時間去架構利用什麼樣的資料可以讓大家更明白。 最後我要進入主題了。 (OS哈哈,看了這麼多現在才是主題啊。)
這本書裡面談論了一個很重要的主題: 為人父母與吸引力法則
➡️ 在對比的世界中創造正向的親子關係
➡️ 大人的管教對孩子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 少了大人的干預,孩子之間的關係會如何?
➡️ 父母天生的職責為何?
➡️ 完美的父母
➡️ 在出生前,家人是否已經有共同的目的?
➡️ 父母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 少了懲罰小孩會幫忙做家事嗎?
➡️ 家庭的和諧會壓抑個人的自由嗎?
➡️ 誰是一家之主?
➡️ 孩子必須跟隨父母的信念嗎?
➡️ 家庭功能不彰是誰的錯?
➡️ 嬰兒怎麼可能吸引不想要的體驗呢?
➡️ 為什麼有些小孩生來就有自閉症?
➡️ 該不該讓小孩離開施虐的父母呢?
這些議題是不是很有趣也很想知道答案呢!
實在是太多了下一篇再來解答。(待續……)
如果想跟我交流,或未來參加我的A+父母俱樂部,歡迎加入我的Line@https://line.me/R/ti/p/%40sms7355n
留言列表